从拼渠道到拼技术 废旧电池来源复杂考验企业回收效率
“现在大家都在考虑怎样获取废旧电池资源,但更应该关注能不能做好回收技术。”在近日举办的第二届中国新能源电池及核心材料前沿技术与智能制造高峰论坛上,华友循环运营副总经理陈雄辉表示。
去年以来,锂电材料价格飙升带火了电池回收产业。回收企业纷纷争抢废旧电池,尤其三元锂电池由于含有较高的金属价值备受青睐,价格也水涨船高。相应的,能否掌握废旧电池回收渠道也成为企业竞争关键。
头部回收企业往往与客户建立起“废物换原料”的合作模式。例如华友循环与宝马集团合作,将分解后的原材料,如镍、锂等,提供给宝马的电池供应商用于生产全新动力电池。格林美与设备企业山河智能、电池企业瑞浦兰钧能源也建立了类似的模式,向对方供应梯次利用电池或电池材料。
“我们会根据与客户原有的供应关系,向其返回锂电材料,根本上是为其解决退役电池价值增值和材料循环的问题。”陈雄辉称。
回收技术的一种量化体现方式是回收率,它也直接影响着回收企业的产出和成本。不久前,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公开表示,锂的回收率达到了90%以上,随之引发锂矿板块大跌;而锂矿龙头天齐锂业则对此表示,90%以上的回收率“实验室应该能做到,但是商业上还没见过”。
在上述论坛中,多位专家认为,脱离废旧电池来源谈回收率实际上没有意义,因为回收企业得到的废旧电池往往规格复杂,还有相当大一部分是电池厂的残次品或边角料。深圳市杰成镍钴新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昊昱表示,由于大规模退役还没有到来,因此生产报废占公司回收原料的一半左右,“我们测算每GWh电池生产都会带来约1.5亿元的生产废料回收价值,所以这也是一个相当大的市场。”
正是由于来源复杂,回收产线的适配性和高效率成为关键。格林美副总经理黄良取表示,在装备方面,如何高效拆解不同种类的电池包是个难题;在初步筛选阶段则需要快速分选出同类的电池,“我们只针对退役量比较大的品牌或系列做了研究,但能否适配到其他品牌还不一定。”
因此,当回收渠道逐步完善后,竞争核心将转移至技术实力。杨昊昱认为,在2024年之后,企业较量的是成本控制能力,回收处置技术将带来效率和精度的提升;到了2030年之后,市场已经成熟,企业比拼的是将处置能力布局在核心城市群的能力,“因为现在回收企业大多布局在湖南、江西、广西等地,而新能源车渗透率最高的是北上广深等城市,这中间存在着异地处置、跨省运输等限制。”
除了拆解金属,另一种回收方式是梯次利用,常见于磷酸铁锂电池。有业内专家表示,容量达到一定范围以上的退役电池经过梯次处理之后,品质和寿命甚至好过一些二三梯队的新电池,因此能够占据一定的生存带。但梯次利用需要做前瞻性的产品规划,尤其对于刀片电池、CTP、CTC等新的结构体系,集成度较高因而适合做整包储能,而这需要车企开放更多BMS数据以及搭建追溯平台,当前做起来还比较困难。
值得注意的是,储能电站出于安全原因,在使用梯次利用电池时比较谨慎。日前国家能源局发布《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2022年版)(征求意见稿)》,要求中大型电化学储能电站不宜选用梯次利用动力电池;选用梯次利用动力电池时,应进行一致性筛选并结合溯源数据进行安全评估。这意味着从政策方面限制了梯次利用对储能场景的开拓。
“将来的市场可能走向两个极端,如果有类似中国铁塔这样的公司带来新增的需求点,那么梯次利用会是很好的行业;否则,到2030年退役的海量电池,数量多且规格大,现有场景是承接不住的。”杨昊昱表示。
【重要提醒】
↘↘点我免费发布一条杭州本地便民信息↙↙(微信搜索13717680188加小编好友,注明杭州,免费拉您进群聊),优先通过审核。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谢谢合作!